骨盆骨折的治疗-哈尔滨骨病0451gk.com【咨询热线】0451-86265183【咨询电话】138-0451-5295【咨询QQ】769556810【咨询网址】[只有管理员有权查看本链接]及时、合理的早期救治是减少骨盆骨折患者疼痛、控制出血、预防继发的血管、神经损伤和脂肪栓塞综合征、DIC等晚期并发症的首要环节。在早期救治重伤员时,应注意有无骨盆骨折。可从致伤暴力大小、部位、机制,局部表现等判断,如有骨盆损伤的可能性,在复苏救治期间应尽早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以确定有无骨盆骨折并初步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对明显丧失骨盆环稳定性的骨盆骨折应尽早固定以控制出血。什么是骨盆骨折?
对有骨盆骨折的多发伤患者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治疗危及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其次是设法保留损伤的肢体,而后及时有效地治疗包括骨盆骨折在内的骨与关节的损伤。
骨盆骨折非手术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卧床、手法复位、下肢骨牵引和骨盆悬吊牵引。20世纪70年代以前较多采用,但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特别是有明显移位者多不能恢复骨盆环的解剖和稳定,因而常有明显的后遗症。随着对骨盆骨折的深入研究,固定器材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应用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取得了优于非手术疗法的疗效。当然,骨盆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其适应证,其主要依据是骨盆环的稳定程度。
(一)非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的指征
(1)院前抢救及复苏期,在现场急救时或有严重合并伤、创伤性休克等危重情况
时,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采用骨盆束带、骨盆夹板等;
(2)大多数稳定型损伤:按Tile分型,Tile A型是稳定型,仅有轻度移位,适于非手术治疗;
(3)少部分不稳定型损伤:部分Tile B型损伤,如耻骨联合分离小于2.5cm的B1型损伤;耻骨支移位不显著的B2型损伤;点击免费咨询,了解医院详情》》》[只有管理员有权查看本链接]
(4)有手术禁忌或不宜手术治疗的多发伤患者;
(5)作为严重骨盆骨折的术前治疗方法,如在Tile C型损伤,拟行手术治疗前的准备性治疗,可减轻伤者的疼痛,减少出血,稳定骨盆环,进行初步复位;
(6)作为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措施,如内固定后,可行短期的骨牵引或骨盆束带,以利于内固定的稳定和骨折愈合;
(7)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措施之一,如陈旧性Tile c型损伤,需先行骨牵引后,再进一步手术治疗;
(设备或技术条件所限,暂无法实施手术治疗者,可临时采用非手术疗法。
2.卧床可减少骨盆的活动、减轻骨盆负重,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关节的稳定。
3.抗休克裤 :20世纪60年代起应用抗休克裤于骨盆骨折大出血病人,取得一定的效果,在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应用,优点在于能对骨盆及下肢进行非创伤性的固定,能迅速应用而且可以重复使用。缺点在于不能使用过久,持续4小时以上即可引起受压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加。有导致酸中毒的危险,另外可引起接触抗休克裤部分的身体受伤并降低肺扩张,能引起呼吸障碍,还会导致低灌注的下肢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故只能短期应用。止血机制在于固定骨盆,缩小血管裂口,减少失血量,同时将膈,以下的血液转移至膈以上,增加有效血容量。应用方法:包含两下肢和躯干下部,下肢毫气6.7kPa,腹部充气5.3kPa。若使用2小时仍不能获得血流动态稳定者,即提示有大动脉损伤。
4.手法整复:应根据骨盆骨折类型、复位经验,酌情应用,须注意防止肌嵌顿、内出血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一般情况稳定后,对于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合并氍髂关节脱位或髂骨翼骨折有移位者,可行手法复位。复位方法: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一助手握伤肢踝部向下牵引,另一助手用一宽布带绕过会阴部向上牵引,两助手同
时用力作持续对抗牵引,医者双手重叠并用一掌根向外、下用力推压髂骨的同时,伤肢略作外展动作,即可复位。对于骨盆开书样损伤可手法左右向内推挤使之复位,并配台骨盆悬吊等方法治疗。
5.固定方法
常用固定方法
骨牵引:主要包括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股骨大粗隆牵引等。是骨盆骨折治疗中常用的、基本的、安全的方法,也是手术前重要的治疗手段。持续的骨牵引可使骨折脱位逐渐缓慢复位,但是卧床时间长,多数情况下不能达到解剖复位。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5~1/10。初始牵引时,牵引重量要充足,2~3天内床边摄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酌情调整牵引重量和力线。骨折复位后仍需定期摄片复查,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和方向,以维持骨折脱位的复位状态。牵引一般需持续8~12周,待骨折临床愈合和脱位稳定后,再撤除骨牵引。但伴有骶髂关节脱位的骨盆损伤在6周内不应减重,牵引时间不应少于8周,以免在韧带完全愈合之前又向上脱位。如为侧方挤压(内旋型)损伤,在股骨髁上牵引的同时,可采用股骨大粗隆合力牵引。
对有骨盆骨折的多发伤患者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治疗危及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其次是设法保留损伤的肢体,而后及时有效地治疗包括骨盆骨折在内的骨与关节的损伤。
骨盆骨折非手术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卧床、手法复位、下肢骨牵引和骨盆悬吊牵引。20世纪70年代以前较多采用,但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特别是有明显移位者多不能恢复骨盆环的解剖和稳定,因而常有明显的后遗症。随着对骨盆骨折的深入研究,固定器材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应用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取得了优于非手术疗法的疗效。当然,骨盆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其适应证,其主要依据是骨盆环的稳定程度。
(一)非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的指征
(1)院前抢救及复苏期,在现场急救时或有严重合并伤、创伤性休克等危重情况
时,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采用骨盆束带、骨盆夹板等;
(2)大多数稳定型损伤:按Tile分型,Tile A型是稳定型,仅有轻度移位,适于非手术治疗;
(3)少部分不稳定型损伤:部分Tile B型损伤,如耻骨联合分离小于2.5cm的B1型损伤;耻骨支移位不显著的B2型损伤;点击免费咨询,了解医院详情》》》[只有管理员有权查看本链接]
(4)有手术禁忌或不宜手术治疗的多发伤患者;
(5)作为严重骨盆骨折的术前治疗方法,如在Tile C型损伤,拟行手术治疗前的准备性治疗,可减轻伤者的疼痛,减少出血,稳定骨盆环,进行初步复位;
(6)作为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措施,如内固定后,可行短期的骨牵引或骨盆束带,以利于内固定的稳定和骨折愈合;
(7)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措施之一,如陈旧性Tile c型损伤,需先行骨牵引后,再进一步手术治疗;
(设备或技术条件所限,暂无法实施手术治疗者,可临时采用非手术疗法。
2.卧床可减少骨盆的活动、减轻骨盆负重,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关节的稳定。
3.抗休克裤 :20世纪60年代起应用抗休克裤于骨盆骨折大出血病人,取得一定的效果,在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应用,优点在于能对骨盆及下肢进行非创伤性的固定,能迅速应用而且可以重复使用。缺点在于不能使用过久,持续4小时以上即可引起受压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加。有导致酸中毒的危险,另外可引起接触抗休克裤部分的身体受伤并降低肺扩张,能引起呼吸障碍,还会导致低灌注的下肢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故只能短期应用。止血机制在于固定骨盆,缩小血管裂口,减少失血量,同时将膈,以下的血液转移至膈以上,增加有效血容量。应用方法:包含两下肢和躯干下部,下肢毫气6.7kPa,腹部充气5.3kPa。若使用2小时仍不能获得血流动态稳定者,即提示有大动脉损伤。
4.手法整复:应根据骨盆骨折类型、复位经验,酌情应用,须注意防止肌嵌顿、内出血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一般情况稳定后,对于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合并氍髂关节脱位或髂骨翼骨折有移位者,可行手法复位。复位方法: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一助手握伤肢踝部向下牵引,另一助手用一宽布带绕过会阴部向上牵引,两助手同
时用力作持续对抗牵引,医者双手重叠并用一掌根向外、下用力推压髂骨的同时,伤肢略作外展动作,即可复位。对于骨盆开书样损伤可手法左右向内推挤使之复位,并配台骨盆悬吊等方法治疗。
5.固定方法
常用固定方法
骨牵引:主要包括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股骨大粗隆牵引等。是骨盆骨折治疗中常用的、基本的、安全的方法,也是手术前重要的治疗手段。持续的骨牵引可使骨折脱位逐渐缓慢复位,但是卧床时间长,多数情况下不能达到解剖复位。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5~1/10。初始牵引时,牵引重量要充足,2~3天内床边摄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酌情调整牵引重量和力线。骨折复位后仍需定期摄片复查,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和方向,以维持骨折脱位的复位状态。牵引一般需持续8~12周,待骨折临床愈合和脱位稳定后,再撤除骨牵引。但伴有骶髂关节脱位的骨盆损伤在6周内不应减重,牵引时间不应少于8周,以免在韧带完全愈合之前又向上脱位。如为侧方挤压(内旋型)损伤,在股骨髁上牵引的同时,可采用股骨大粗隆合力牵引。